哈佛校长 德鲁·吉尔平·福斯特:走出去了解整个世界,是孩子们的必修课

在世界名校哈佛300多年的建校历史中,德鲁·吉尔平·福斯特无疑是特殊的,她曾以“我不是什么哈佛的女校长,我就是哈佛的校长”这种带有先进性思想的言论让人们印象深刻,在对教育的观念中也一直强调应该走出国门,了解世界文化。



“世界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我们去熟悉和探索,绝对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他国的语言。语言只是一种工具,比它更重要的是学习陌生的文化与历史,他国的人文与生活。当我们看到的世界大了,才能更加宽容,更加坦荡。实际上,接受彼此的不同,尊重相互的差异已经成为'了解世界'的重点。”

  ——哈佛校长 德鲁·吉尔平·福斯特


所谓教育,不单单是传授一项技能,而是要启发一种一种理性与感性并存,敢于思辨不断创新的思维。世界大融合的时代已经到来,孩子们需要的不是画地为牢式的学习,而是在开阔的眼界中培养充沛的创造力。


  教育不教知识和技能,

      却能让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

理查德·莱文是享誉全球的教育家,曾在1993至2013年任耶鲁大学校长。他曾说:“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,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,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。”

  因为他认为,专业的知识和技能,是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意愿,在大学毕业后才需要去学习和掌握的东西,那不是耶鲁大学教育的任务。

那大学教育有什么用呢?

理查德·莱文在他的演讲集《大学的工作》中这样提到:“耶鲁致力于领袖人物的培养,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识,是培养学生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,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。”

  通识教育的英文是「liberal education」,即「自由教育」,是对心灵的自由滋养,其核心是——自由的精神、公民的责任、远大的志向。

  自由地发挥个人潜质,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向,不为功利所累,为生命的成长确定方向,为社会、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。

  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,越来越多的人(包括中学生)选择出国留学,都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张名校文凭!

走出去,你会收获什么呢?

  1. 在国外的学校留学,你可以接触到更多世界先进的技术和教育形式,在你原本学习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。学习并掌握最先进的技术,会为你将来的工作打牢基础,尤其是如果毕业回国发展,这一优势更为明显。

  2. 在国外留学你将要面对不同的文化,不同种族的人,你必须学会与这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,并同时形成新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,这对你来说将是人生的一次飞跃。你会觉得世界在你眼里变小了,你的世界变大了。

  3. 突破传统的东方思维,学习外国人的创意思维;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,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发展前景可得到大幅度提升。

  4. 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和课程,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,轻松搞定国内外就业;获得学生签证,境外就业和申请移民的机会大大提高。

  5. 国内教育资源相对匮乏,进入名校的机会少之又少,只要努力,录取到国外名校的机会将会提升很多。国外通过专业认证机构管理和规范各类院校,承认院校之间的学分转换。

  6. 个人的信息来源比较丰富,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,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,可以培养独立性,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,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  7. 良好的语言环境,轻松掌握一门外语。同时国外的大学很注重让学生接触社会(如勤工俭学、助教等),帮助学生减轻家庭负担,增加社会经验和能力,将来就业更顺利。




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